使用增碳劑的增碳過程包括溶解擴散過程和氧化損耗過程。增碳劑的粒度大小不同,國標低溫瀝青溶解擴散速度和氧化損耗速度也就不同。而增碳劑吸收率的高低就取決于增碳劑溶解擴散速度和氧化損耗速度的綜合作用:在一般情況下,增碳劑顆粒小,溶解速度快,損耗速度大;增碳劑顆粒大,溶解速度慢,損耗速度小。增碳劑粒度大小的選擇與爐膛直徑和容量有關。一般情況下,爐膛的直徑和容量大,低溫瀝青廠家增碳劑的粒度要大一些;反之,增碳劑的粒度要小一些。對于1t以下電爐熔煉晶體石墨粒度要求0.5~2.5mm;1t~3t電爐熔煉晶體石墨粒度要求2.5~5mm;3t~10t電爐熔煉晶體石墨粒度要求5.0~20mm;覆蓋在澆包中晶體石墨粒度要求0.5~1mm。
生石油焦有海綿狀、針狀、粒狀和流態等品種。海綿狀石油焦是用延遲焦化法制得的,國標低溫瀝青由于其中硫和金屬含量較高,通常用作煅燒時的燃料,也可作為煅燒石油焦的的原料。經煅燒的海綿焦,主要用于制鋁業和用作增碳劑。針狀石油焦,是用芳香烴的含量高、雜質含量低的原料,由延遲焦化法制得的。這種焦炭具有易于破裂的針狀結構,低溫瀝青廠家有時稱之為石墨焦,煅燒后主要用于制造石墨電極。粒狀石油焦呈硬質顆粒狀,是用硫和瀝青烯含量高的原料,用延遲焦化法制得的,主要用作燃料。
1.爐內投入法:增碳劑適于在感應爐中熔煉使用,國標低溫瀝青但依據工藝要求具體使用也不盡相同。(1) 在中頻電爐熔煉中使用增碳劑,可按配比或碳當量要求隨料加入電爐中下部位,回收率可達95%以上;(2) 如果碳量不足調整碳分時,先打凈爐中熔渣,再加增碳劑,通過鐵液升溫,電磁攪拌或人工攪拌使碳溶解吸收,回收率可在90%左右,低溫瀝青廠家如果采用低溫增碳工藝,即爐料只熔化一部分,熔化的鐵液溫度較低的情況下,全部增碳劑一次性加入鐵液中,同時用固體爐料將其壓入鐵液中不讓其露出鐵液表面。這種方法鐵液增碳可達1.0%以上。
煅燒焦的加入方式,在做生成生鐵時,增碳劑加入量非常大,在電爐熔煉加料早期或中期都能夠加入,國標低溫瀝青和廢鋼另外加入,另外相互配合加入碳化硅。在其中涉及熔煉中后期加入量,具有預備處理,提升高純石墨帶頭作用,這時候務必加入氮含量低的增碳劑,加入量不必過多,不必超出0.2%,防止高純石墨粗壯。填補增碳劑,低溫瀝青廠家理想鐵水溫度在1500度上下,加進扒凈渣子的干凈液面,十多分鐘以后,溫度適合就可以出爐,不必理睬液面沒有消化吸收的殘留增碳劑,因為它在出爐鐵水的沖擊攪拌過程中,石油增碳劑還可以具有創造功效。增碳劑廠家含量高的增碳劑,在熔煉灰鐵鐵水時,非常容易造成氮氣孔缺陷,對球鐵鐵水,氮氣孔缺陷也是有出現,幾率比灰鐵較低,估計是由于球化劑里邊有稀土等除氣元素起了功效。